大几考教资?这问题,嘿,真是每年都有人问,跟月经贴似的。简单直接说,大部分本科生,尤其是非师范专业的,普遍选择在大三或者大四这两个阶段下手。毕业后也能考,但感觉上,在学校那股学习劲儿还没完全散掉的时候,效率可能更高点。
为啥是大三或者大四呢?
你想啊,大三,专业课基本上得七七八八了,不像大一大二那么懵懂,对大学生活、学习节奏也有数了。这时候,如果对未来有点想法,觉得当老师这条路可以走走看,或者纯粹想“多个证多条路”,那大三下学期,甚至大三上学期,就可以开始琢磨了。这会儿,离毕业找工作、考研那堆破事儿还有点距离,时间相对来说,嗯,稍微那么“宽裕”一丢丢。你可以比较系统地看书、刷题。而且,万一,我是说万一,一次没过,大三考的话,大四还有机会再来一次,缓冲期足足的。我身边就有同学大三下考过笔试,然后大四上搞定面试,毕业时证就到手了,那叫一个从容。
但是!大三也有它的“坑”。专业课可能正难,各种实践、项目也多,你要是再掺和个教资备考,时间管理就得拎得特别清。不然两头顾不过来,这边专业课绩点掉了,那边教资也没考好,竹篮打水一场空,那滋味,啧啧。而且,大三时候,你真的确定自己想当老师吗?很多人可能就是一时兴起,或者被“稳定”、“有寒暑假”这些标签晃了眼。如果后面想法变了,这时间精力花的,多少有点可惜。
然后说说大四。大四考教资,好处是啥?目标可能更明确了。经历了实习或者秋招的捶打,你可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不想要什么。如果决定了要往教育行业走,那大四考,动力绝对足,背水一战嘛。而且,很多知识,尤其是如果你想考的科目跟你专业相关,经过几年的学习,知识储备可能更扎实。
可大四的难处,那简直是明摆着的。毕业论文、毕业设计、找工作(秋招、春招轮番轰炸)、考研(初试、复试,一关接一关),哪一样不是脱层皮的事儿?时间被切割得稀碎,压力山大,懂吧?我记得我大四那会儿,宿舍楼道里半夜都还有人在哀嚎论文写不完,或者为了面试题库愁得抓头发。这种情况下,你还要匀出时间和精力去啃教资那两本厚书(综合素质、教育知识与能力),还得准备学科知识,心理素质差点的,真的会心态爆炸。我见过有同学大四报了名,结果被毕业和找工作的事儿裹挟着,最后连考场都没进。还有的,笔试过了,面试因为跟考研复试或者一个重要的工作面试撞期,只能含泪放弃。太现实了。
至于师范生,他们的情况又不太一样。很多师范院校,课程设置里本身就包含了大量教资考试的内容,老师也会在课堂上划重点、给指导。他们考教资,某种程度上算是“专业对口”,准备起来可能更有方向感,也更早。有的学校甚至会统一组织报名、辅导。所以,师范生可能在大二下、大三就开始准备甚至考试了,这个得看具体学校的安排和传统。他们考教资,更像是完成一个既定的学习任务。
那非师范生呢?我们这些“半路出家”的,就得全靠自己了。信息要自己搜,资料要自己找,网课要自己选,时间规划要自己做。难度肯定比师范生大一些。所以,选择大三还是大四,更需要结合自身情况,量力而行。
还有毕业后考。这个选项,适合那些在校期间没想清楚,或者错过了时机的人。好处是,没有学业压力了,可以全身心投入备考。找个工作先干着,业余时间学习;或者干脆脱产几个月,全力冲刺。我认识一个朋友,工作两年后发现还是想当老师,辞职在家学了三个月,一次性笔试、面试全过,也很励志。但毕业后考的挑战在于,脱离了学习环境,自制力是大考验。身边没有同学一起学,那种氛围没了,容易懈怠。而且,生活压力、工作压力,可能让你没办法像学生时代那样心无旁骛。还得考虑一个报名资格的问题,有些地方对非应届毕业生报名可能有社保等方面的要求,这个要提前查清楚。
所以你看,啥时候考,真没个标准答案。
你得问问自己:
- 我有多想当老师?是主线任务还是副本?
- 我的专业课压力大吗?大三忙还是大四忙?
- 我这个人,是适合早做规划,还是喜欢冲刺型的?抗压能力如何?
- 时间管理能力怎么样?能不能同时处理好多件事情?
- 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?学校有没有啥特殊政策或者便利?
把这些问题捋清楚了,再去看别人大三过、大四过的经验,才有参考价值。
我个人倾向于,如果你意愿比较强烈,学习能力也还行,大三下学期是个不错的起点。给自己留点余地,压力相对小。如果大三实在太忙,或者还没想好,那就大四上学期,咬咬牙,也不是不行,但一定要做好时间管理和心态调整的准备。至于毕业后,那更像是一个补救或者重新选择的机会。
别光听别人说“早考早轻松”,也别被“大四太难了”吓倒。关键是看你自己。真的。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时间点,然后,下手去做。教资这东西,说难不难,说简单也得花功夫。早点规划,总比临时抱佛脚,或者等机会来了才发现自己没“门票”要强。
而且,拿到证只是第一步,后面还有考编、找学校,那才是真正的卷。不过,那是后话了。先把眼前这个“大几考”的问题,结合自己的实际,想明白吧。
哦对了,还有个面试环节。笔试过了只是拿到面试的入场券。面试那关,可不是光背书就行的,试讲、结构化问答,考察的是你的综合表现能力。这个准备起来也需要时间,尤其是对于我们非师范生,对着镜子练、找同学模拟,都得安排上。所以,别光想着笔试啥时候考,把面试的准备时间也大致考虑进去,整个战线还挺长的。别搞得笔试低分飘过,面试准备仓促,那也挺亏的。
总之,这事儿,急不来,也拖不得。自己掂量清楚最重要。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友上传和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zedutec.com/p/60250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