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让我们直接开始吧!
开门见山,直击核心!对于很多正在备考或者打算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(一)的同学来说,心里可能一直有个小问号:英语一的翻译部分,到底是让我们把英文翻成中文(英译汉),还是把中文翻成英文(汉译英)呢?
答案非常明确且单一:考研英语(一)的翻译部分,考查的是【英译汉】。✨ 对,你没有看错,就是将指定的英文段落中的划线句子,准确、流畅地翻译成中文。
所以,如果你之前还在纠结,或者听到了不同的说法,现在可以把心稳稳地放回肚子里啦。备考方向千万不能错,这直接关系到你的复习策略和努力是否用在刀刃上。
为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,还会让一些同学感到困惑呢? 🤔
其实原因也挺多的:
- 信息混淆:可能有的同学把英语(一)和英语(二)弄混了。虽然现在英语(二)的翻译也是段落翻译(英译汉),但在更早的年份,英语(二)确实考察过应用文写作中的汉译英元素,或者一些同学可能接触过其他类型的英语考试(比如CATTI等专业翻译考试),那些考试确实包含汉译英的部分。信息的交叉很容易导致记忆模糊。
- 备考初期:刚开始接触考研信息的同学,面对海量的内容,对具体题型的细节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,产生疑问是很正常的。
- 以讹传讹:有时候,一些不太准确的信息在备考群体中传播,传来传去就可能变形了。
但无论如何,请再次确认:英语(一),雷打不动,考的就是【英译汉】。你的备考重点,应该是如何提升将复杂的、学术化的英文句子精准转化为地道中文的能力。
那么,英语一的【英译汉】究竟长什么样?难在哪里?
通常,这部分会给你一篇长度约为400词左右的英文文章,多选自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、著作或评论。文章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逻辑性。你需要翻译的,是其中5个划线的句子,总共10分。
别小看这10分,它考察的绝不仅仅是你认不认识单词那么简单。它的难点主要体现在:
- 【词汇挑战】:文章中常出现学术词汇、抽象词汇、熟词僻义以及一些固定搭配。这些词汇往往不是日常口语或简单阅读中常见的,需要你有更深的词汇功底。比如一个常见的
subject
,在特定语境下可能翻译成“主题”、“学科”、“对象”、“国民”,甚至动词“使经受”。 - 【长难句结构】:这绝对是翻译部分的核心难点!考研英语(一)的划线句子往往是结构复杂、长度惊人的长难句。它们可能包含多个从句(定语从句、状语从句、名词性从句等)的嵌套,或者使用大量的非谓语动词(分词、不定式、动名词)、插入语、倒装结构、被动语态等。理解这些句子的主干结构和内部逻辑是翻译的第一步,也是最关键的一步。是不是看到超过三行的句子就有点头大?这正是需要攻克的堡垒。【句子分析】能力至关重要!
- 【语境理解】:翻译并非孤立地看懂一个句子。这5个句子是镶嵌在整篇文章中的,它们的准确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。有时候,一个代词指代什么,一个词的确切含义,都需要通过前后文来判断。脱离语境的翻译很容易偏离方向。
- 【中文表达】:这是很多同学容易忽略,但又极其重要的一环。即使你看懂了英文原文的结构和意思,如果不能用准确、流畅、地道的中文表达出来,依然拿不到高分。要避免生硬的、逐字对应的“翻译腔”,力求译文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。比如,英文多用被动语态,但中文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或“被”、“由”、“受”等词;英文多用名词性结构,中文则可能需要转化为动词性结构才更自然。【中文表达】的功力,直接决定了你的翻译得分上限。
知道了是【英译汉】,我们该如何有效备考? 🎯
明确了方向,接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!针对英语一翻译的特点,你的备考策略应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:
-
夯实基础,双管齐下:
- 词汇:持续不断地背单词是必须的,尤其要注意考研核心词汇中的多义词、学术词汇和固定搭配。可以结合阅读真题来积累。📚
- 语法:系统学习和梳理语法知识,特别是长难句分析的方法。要能够快速识别句子主干、从句类型、非谓语动词功能等。找一本好的长难句分析书籍或课程,跟着练,效果显著。【语法】是理解的骨架。
-
精研真题,吃透规律:
- 【真题】是最好的备考资料,没有之一!把近10-15年的英语一翻译真题仔仔细细地做一遍,甚至几遍。
- 对照解析:做完后,不要只对个答案就结束了。要认真对照官方译文或权威解析,思考自己的译文差在哪里?是单词不认识?句子结构没看懂?还是中文表达不够好?
- 分析原文:深入分析划线句的结构,体会其用词的精妙之处,理解其在语境中的作用。
- 模仿学习:学习优秀译文的表达方式,积累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和漂亮的中文词句。
-
专项练习,提升技能:
- 【句子分析】练习:可以找一些高质量的长难句材料进行专项拆解练习,画出句子成分,理清逻辑关系。熟能生巧。
- 翻译实践:不只是做真题,也可以找一些与考研文章难度、题材相似的外刊文章(如 The Economist, Scientific American 等)进行练习。尝试自己翻译段落或句子,然后思考如何改进。
- 打磨中文: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【中文表达】能力。可以多读一些优秀的中文文章,或者在翻译练习后,反复修改自己的译文,力求简洁、准确、流畅。想想看,这个英文意思,用中文怎么说最地道?
-
总结反思,定期回顾:
- 准备一个错题本或笔记,记录自己在词汇、语法、翻译技巧上的薄弱点和学习心得。
- 定期回顾,温故知新,避免重复犯错。
-
模拟训练,把控时间:
- 在备考后期,要进行模拟考试,严格按照考试时间(通常建议翻译部分用时20-25分钟)完成。⏳ 练习在压力下准确理解和翻译的能力。
要避免哪些常见的“坑”? 🚫
- 死译硬译:完全按照英文语序和词语逐字翻译,不考虑中文表达习惯,导致译文晦涩难懂。
- 望文生义:看到一个词认识,就直接用最熟悉的意思去套,忽略了它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。
- 结构混乱:没能理清原文的复杂结构,导致译文逻辑不清,甚至意思完全错误。
- 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:只关注划线句子本身,忽略了它与上下文的联系。
- 眼高手低:看懂了原文,觉得自己明白了,但一落实到笔头,写出来的中文就词不达意。一定要动手写!
所以,你看,明确了“考研英语一翻译是【英译汉】”这个基本事实后,我们的关注点就应该从“是什么”转向“怎么考”和“怎么学”。这10分虽然占比不算最大,但对于竞争激烈的考研来说,每一分都至关重要。而且,翻译能力的提升,对于你的阅读理解能力,乃至整体的英语综合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。
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彻底解答你关于英语一翻译方向的疑问,并为你后续的备考提供一些清晰的思路。记住,方向对了,努力才不会白费。稳扎稳打,一步一个脚印,攻克翻译难关,你一定可以!💪 加油!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友上传和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zedutec.com/p/59576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