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喝茶的优美诗句,浩如烟海,美不胜收。若要概括提炼,可从茶的形态、茶的滋味、饮茶的环境、饮茶的心境这几个方面入手,感受诗句中蕴含的茶韵。
一、 描摹茶之形
刚采摘下来的鲜嫩茶叶,经过制茶人的巧手,或卷曲如螺,或舒展似叶,形态各异,引得诗人们挥毫泼墨:
- “碾罢三声雷隐隐, 煸成一气雪霏霏。”(宋·黄庭坚《双井茶送子瞻》)
这是何等生动的画面!茶叶在碾磨时发出雷鸣般的声音,煸炒后则如雪花般轻盈飘落。“雷隐隐”、“雪霏霏”,将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声与色,描摹得淋漓尽致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了制茶的精妙与艰辛。
- “鹰爪新茶蟹眼汤,松风鸣雪兔毫霜。” (宋·苏轼《汲江煎茶》)
苏轼描写的更加具体。 “鹰爪”形容茶叶的形状,紧结弯曲,像鹰爪一样有力;“蟹眼汤”指的是初沸腾的水,水泡像蟹眼般大小;“兔毫霜”则形容建盏中的茶沫,细腻洁白如兔毫上的霜。短短一句,将茶、水、器都写到了,而且形象生动。
- “白云引风吹不断,青溪长流流不竭。”(唐·李白《赠宣州赵太守悦》)
李白以白云和青溪比喻茶, 并非直接描写茶叶外形, 但通过“吹不断”、“流不竭”, 展现了茶叶冲泡后在水中舒展、连绵不断的形态,以及茶汤的持久与绵长。 这种比喻更具意境美。
二、 品味茶之味
茶的滋味,或苦涩回甘,或清冽甘甜,不同品种,不同泡法,带来的是不同的味觉体验,诗人们自然不会错过这美妙的感受:
- “香分花上露,水吸石中泉。” (宋·杨万里《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》)
茶香从何而来?仿佛是沾染了花的露水;茶汤为何如此甘甜?因为汲取的是石头缝隙中流出的泉水。杨万里没有直接说茶香、茶甘,而是从侧面烘托,让人对这杯茶充满了想象。
- “蜀茶倩个云僧碾,自拾枯松三四枝。” (唐·郑谷《茶》)
请云游的僧人来碾茶,自己则捡拾起枯松枝来煮水,这是何等的闲情逸致! 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茶的味道,但从“蜀茶”二字和煮茶的场景中,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茶的喜爱,以及对茶味的期待。好的茶叶,配上好的心境,这茶味自然是妙不可言的。
- “晴窗细乳戏分茶。 诗人坐对清茶,心情愉悦,分茶时,茶汤中泛起细腻的泡沫,像在嬉戏玩耍一样。 这体现了宋代点茶法的特色,也写出了茶汤的鲜活与灵动。(宋 ·陆游《临安春雨初霁》)
陆游这句词写出了他在晴朗的窗边分茶时的愉悦心情,茶汤中泛起的细腻泡沫就像在嬉戏玩耍一般。这体现了宋代“分茶”的特色,也写出了茶汤的鲜活与灵动。
三、 营造茶之境
饮茶,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,更是环境与氛围的营造。诗人们笔下的饮茶场景,或幽静,或雅致,或充满禅意:
- “竹下忘言对紫茶,全胜羽客醉流霞。”(唐·钱起《与赵莒茶宴》)
在竹林下,静静地品着紫笋茶,什么话都不用说,这种境界,比那饮了美酒还要飘飘欲仙的羽客,还要高妙几分。钱起营造了一个远离尘嚣、幽静清雅的饮茶环境。
- “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。”(宋·陆游《临安春雨初霁》)
矮矮的纸张上,随意地写着草书,晴朗的窗边,细细地品着茶,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生活!陆游将饮茶与书法结合,营造了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。
- “寒夜客来茶当酒,竹炉汤沸火初红。” (宋·杜耒《寒夜》)
寒冷的夜晚,有客人来访,用茶来代替酒,竹炉里的水已经煮沸,炉火也烧得通红。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温馨的待客场景,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充满了人情味。
四、 抒发茶之心
茶,不仅仅是一种饮品,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。诗人们通过饮茶,抒发着自己的情感,或闲适,或淡泊,或感悟人生:
- “一碗喉吻润,二碗破孤闷。三碗搜枯肠,惟有文字五千卷。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灵。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” (唐·卢仝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》)
卢仝的《七碗茶歌》可谓是咏茶诗中的经典之作。他将饮茶的感受层层递进,从润喉解渴到畅快通神,最后达到羽化登仙的境界。 这不仅仅是写茶,更是写人生的一种感悟,一种超脱。
- “两腋清风起,我欲上蓬莱。”(唐·皎然《饮茶歌诮崔石使君》)
饮茶后,感觉两腋生风,仿佛要飞升到蓬莱仙境。 皎然用夸张的手法,写出了饮茶后的飘逸感,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、超脱尘世的向往。
- “从来佳茗似佳人”(宋·苏轼《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》)
苏轼把好的茶叶比作美丽的女子,这个比喻非常巧妙。 佳茗与佳人,都是美好的事物,都值得人们去欣赏、去品味。 这句诗也体现了苏轼对茶的喜爱,以及他对美的独特理解。
- “春烟寺院敲茶鼓,夕照楼台卓酒旗.” (宋·林逋《杭州孤山寺》 )
春天,寺院里传来敲打茶鼓的声音,傍晚,楼台上飘扬着酒旗。这句诗将茶与酒并置,形成了一种对比,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。茶代表着清雅,酒代表着热闹,两者结合,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。
这些诗句,或直抒胸臆,或借景抒情,或托物言志,都体现了茶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。 品读这些诗句,不仅能感受到茶的美好,也能体会到诗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。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,将茶的形、味、境、心,都融入到了诗句之中,让后人得以在品茶的同时,也能品味诗的韵味,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友上传和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zedutec.com/p/59033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