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,看似简单重复,实则蕴含着会计工作的严谨与细致,是会计核算的基础,更是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的关键环节。我的心得可以概括为八个字:细心、规范、复核、沟通。
展开来说,我的心得体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 凭证填制:基础要牢,细节制胜
凭证填制是会计核算的第一步,如同盖楼打地基,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我刚开始接触这项工作时,觉得就是把发生的经济业务“翻译”成会计语言,照着原始凭证“抄”就行了。但很快,我就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。
- 原始凭证的理解是前提。
拿到一张原始凭证,不能只看金额,更要看懂业务内容。例如,一张购买办公用品的发票,要看清是购买了什么、数量多少、单价多少、是否含税、付款方式是什么等等。只有完全理解了原始凭证的内容,才能准确判断应该使用的会计科目。有一次,我收到一张购买电脑的发票,我理所当然地记入了“固定资产”,但后来复核时才发现,这台电脑是为销售部门购买的,用于日常办公,应该计入“管理费用”。
- 会计科目的选择要准确。
会计科目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的依据,科目选择错误,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。例如,“预付账款”和“应付账款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,但含义却完全不同,前者是企业预先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,后者是企业应付未付的款项。选择科目时,不仅要熟悉一级科目,还要熟悉二级、三级甚至更明细的科目,根据具体业务进行选择。我曾经因为对“其他应收款”和“预付账款”的二级科目使用不熟悉,导致后续的账务处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。
- 金额的计算要精确。
会计工作对数字的敏感性要求极高,金额计算必须精确到分。尤其是涉及增值税、折扣、折让等业务时,更要仔细核对,确保金额的准确性。我记得有一次,因为计算增值税时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的错误,导致凭证金额与实际金额相差了几分钱,虽然金额不大,但却违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原则。
- 摘要的填写要简明扼要。
摘要是对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,要做到简明、扼要、清晰,能够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。避免使用过于简单或含糊不清的摘要,例如“付货款”、“收货款”等。尽量写清楚具体内容,例如“支付XX公司XX材料款”、“收到XX公司XX产品销售款”。 规范的摘要不仅方便日后查阅,也便于理解和分析。
- 附件的粘贴要规范。
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依据,必须妥善保管。粘贴原始凭证时,要按照规定进行分类、整理、折叠和粘贴,保证凭证的整洁美观,方便查阅。我刚开始工作时,经常把原始凭证随意粘贴,大小不一,很不规范,后来在老会计的指导下,才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。
二、 凭证审核:火眼金睛,防微杜渐
凭证审核是对填制完成的记账凭证进行复核和检查,目的是发现并纠正错误,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。审核工作就像“质检员”,要以“火眼金睛”发现问题,防微杜渐。
- 审核内容要全面。
审核内容包括:原始凭证是否真实、合法、完整;会计科目的使用是否正确;金额计算是否准确;摘要填写是否清晰;附件是否齐全等等。审核时要逐项核对,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环节。
- 审核重点要突出。
对于金额较大、业务复杂的凭证,要重点审核。例如,涉及固定资产、无形资产、投资等业务的凭证,要仔细核对相关合同、协议等文件,确保会计处理符合相关规定。另外,对于涉及现金、银行存款等资金收付的凭证,也要重点关注,防止出现差错。
- 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。
审核过程中发现错误,要及时与填制人员沟通,并进行更正。更正时要按照规定进行,不能随意涂改。对于重大错误,要及时向上级汇报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。
- 复核工作不能少。
审核完成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,最好安排其他人员做二次复核,降低出错的可能性。
三、 沟通与协作:团队合作,效率倍增
会计工作不是单打独斗,需要与各个部门、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。
- 与业务部门的沟通。
会计人员要及时了解业务部门发生的经济业务,获取相关的原始凭证。对于不清楚的业务,要主动与业务部门沟通,了解业务的来龙去脉,确保会计处理的正确性。
- 与填制人员的沟通。
审核人员发现错误时,要及时与填制人员沟通,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更正的方法。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,以帮助对方改正错误为目的,而不是指责和批评。
- 与上级的沟通。
对于重大问题或疑难问题,要及时向上级汇报,寻求帮助和指导。
总而言之,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是一项需要细心、耐心和责任心的工作。只有不断学习、不断总结、不断提高,才能胜任这项工作,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做出贡献。我的这些心得体会,也是我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,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也会继续努力,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,做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。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友上传和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zedutec.com/p/57600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