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前需不需要先联系导师?我的答案是:分情况!
具体怎么分?别急,且听我慢慢道来。这事儿啊,就像恋爱,你说见面之前要不要先了解一下?有人喜欢直接见面,觉得眼缘重要;有人喜欢先聊聊,觉得三观契合更关键。考研联系导师,也是这个理儿。
(一)不需要提前联系的情况
1. 招生简章明确说明“不接受任何形式咨询”
这种情况,就是学校或者学院摆明了态度:别来烦我!你联系了也没用,甚至可能适得其反,让导师觉得你不遵守规定。这类院校通常招生流程非常规范、透明,竞争也相对公平,大家拼的就是初试和复试的表现。
举个例子: 假设你心仪的A大学B学院在招生简章里写得清清楚楚:“复试前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咨询,所有信息以官方通知为准。” 那你还眼巴巴地去发邮件、打电话,是不是有点“头铁”?
2. 初试成绩是“王道”
有些学校或者专业,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非常高,复试更多的是走个形式,或者考察一些基本素质。这种情况下,你联系导师的意义就不大,因为导师能起到的作用很小。
比如,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,初试成绩占70%,复试成绩占30%。而复试的30%里面,导师打分可能只占一小部分。那么,你把精力放在联系导师上,不如好好刷题,把初试成绩提上去。
3. “佛系”考生,随缘就好
如果你对考研结果没有那么执着,抱着“考上就读,考不上也无所谓”的心态,那么联系不联系导师,对你来说可能也就不那么重要了。
4. 对自己超级自信
初试估分非常高,觉得自己稳进复试,甚至能拿第一。认为自己的实力足以打动任何导师,不需要提前“走关系”。 这类同学,我敬你是条汉子!但还是建议你稍微了解一下导师的研究方向,别复试的时候一问三不知。
(二)需要提前联系的情况
1. 招生简章鼓励或暗示联系导师
有些学校会在招生简章里提到“鼓励考生与导师沟通”、“考生可自行联系导师”之类的话。这其实就是一种信号:欢迎你来联系!这种情况下,你不联系,反而可能错失良机。
2. 复试权重较大,导师话语权较重
如果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很高,而且导师在录取过程中有很大的话语权,那么提前联系导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比如,有些学校实行“导师负责制”,导师有权决定是否录取某个学生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你能提前和导师建立联系,让导师对你有一个 ভালো印象,那么被录取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。
3. 目标导师招生名额紧张
有些热门导师,每年报考的学生很多,但招生名额有限。这种情况下,提前联系导师,可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、招生偏好,甚至可以争取到导师的“青睐”。
4. 调剂
如果你初试成绩不太理想,需要调剂,那么联系导师就更加重要了。调剂是一个“双向选择”的过程,你需要主动联系导师,向导师展示你的优势,争取调剂的机会。
(三)如何联系导师?
1. 了解导师信息
首先,你要通过学校官网、学院网站、论文数据库等渠道,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、学术成果、招生偏好等信息。 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嘛!
2. 准备一份精美的“简历”
这份“简历”不同于求职简历,要突出你的学术背景、科研经历、个人优势等。让导师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否适合他的研究方向。
3. 撰写一封真诚的邮件
邮件内容要简洁明了,表明你的报考意向、对导师研究方向的兴趣、自己的优势和特长,以及希望与导师进一步交流的愿望。 记住,真诚是最好的敲门砖。
4. 合理安排联系时间
尽量避开导师特别忙的时间段,比如开学初、期末、项目结题等。 可以选择在工作日的上午或者下午,给导师发邮件。
5. 保持礼貌和耐心
导师可能不会立即回复你的邮件,甚至可能不回复。 这时候,你要保持耐心,不要频繁地催促。 如果导师回复了你,一定要及时、礼貌地回复。
(四)联系导师的“雷区”
1. “海投”邮件
不要给多个导师发同样的邮件,这样会让导师觉得你没有诚意。
2. 邮件内容空洞、啰嗦
不要长篇大论,也不要只写一句“老师您好,我想报考您的研究生”。 要把你的优势和特点清晰地表达出来。
3. 频繁打扰导师
不要每天都给导师发邮件,也不要给导师打电话、发短信。 给导师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。
4. 过分“套近乎”
不要在邮件里或者见面时,过分地吹捧导师,或者试图与导师“攀关系”。 保持适当的距离,尊重导师的专业和权威。
5. 在邮件中询问导师是否招满
不要开门见山就问招满没,会显得很突兀和目的性过强。可以委婉表达对导师研究方向的兴趣。
总而言之,考研前是否联系导师,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,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。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,祝你考研顺利!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友上传和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zedutec.com/p/57328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