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学播音主持,入手点其实就三个大方向:练好基本功、丰富知识储备、积极实践。 就像盖房子,地基(基本功)要打牢,材料(知识)要备足,还得亲自上手砌(实践)才能成型。
接下来,我会详细说说这三个方面,还会穿插一些我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小技巧和感悟,希望可以帮到你!
一、 夯实基本功:这是地基,必须稳!
播音主持的基本功,主要包括普通话语音、发声技巧和语言表达。
1. 普通话语音:字正腔圆是基础
不要觉得普通话谁都会说,真正达到播音主持的标准的普通话,要求非常高!每一个字的发音都要准确、清晰、饱满。
找准问题:先搞清楚自己普通话的薄弱环节。是平翘舌不分?前后鼻音混淆?还是nl不分? 找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。可以录下自己朗读的文章,反复听,对比标准的普通话发音,找出差距。
系统练习:跟着专业的语音教材或者APP练习。推荐《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》,里面有详细的字词表和发音规范。 刚开始可以放慢速度,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发音,确保每个音节都发到位。
日常积累:平时多听新闻联播、广播剧等标准普通话节目,潜移默化地纠正自己的发音。 看到不确定的字,马上查字典,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我自己刚开始练习的时候,前后鼻音总是分不清,后来我找到一个方法:就是把所有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整理出来,每天对比着读, 读的时候可以把手放在鼻子上感受震动,前鼻音震动小,后鼻音震动大,慢慢就找到了感觉。
2. 发声技巧:让你的声音更有魅力
好的声音是播音主持的“第二张脸”。发声技巧包括呼吸控制、共鸣运用、声音弹性等。
呼吸控制:播音主持通常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。这种呼吸方法能够提供更充足的气息支持,让声音更稳定、持久。 可以通过练习“狗喘气”(快速、短促的吸气和呼气)来体会腹式呼吸的感觉。平时也可以练习“慢吸慢呼”、“快吸慢呼”等来增强气息控制能力。
共鸣运用: 好的共鸣可以让声音更圆润、饱满、有穿透力。 播音主持主要运用胸腔共鸣和口腔共鸣。 可以通过练习“a”的长音来感受胸腔共鸣,练习“u”的长音来感受口腔共鸣。
声音弹性:声音弹性是指声音的强弱、高低、快慢、虚实的变化。 好的声音弹性可以让语言表达更生动、形象。 可以通过朗读不同类型的稿件(新闻、诗歌、散文等)来练习声音弹性。
我以前声音很单薄,没有穿透力。后来我跟着一位老师学习,他教我练习“嘿哈”发声,就是用丹田的力量发出“嘿”和“哈”的声音, 每天坚持练习,一段时间后,我的声音明显变得洪亮有力了。
3. 语言表达:让你的话语有灵魂
语言表达能力是播音主持的核心能力。这包括口语表达的流畅性、准确性、生动性。
流畅性:避免口头禅、重复、停顿过多。 可以通过复述、即兴演讲等方式来练习。
准确性:用词准确、表达清晰、逻辑严密。 平时多阅读、多积累,注意规范用语。
生动性:运用比喻、拟人、排比等修辞手法,让语言表达更形象、生动。 可以多看一些优秀的演讲、辩论赛等,学习别人的表达技巧。
我以前说话很容易“卡壳”,后来我发现一个好办法:就是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话题,然后进行3分钟的即兴演讲, 录下来自己听,找出不足之处,不断改进。
二、 丰富知识储备:这是材料,要充足!
播音主持不仅仅是“读稿子”,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,才能应对各种类型的节目和突发情况。
1. 新闻时事:这是播音主持的“必修课”。每天都要关注国内外大事,了解时政热点。
2. 文学艺术: 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。多读一些经典名著、诗歌散文,欣赏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、音乐作品。
3. 历史地理: 了解历史背景和地理知识,可以让你在播报相关内容时更有底气。
4. 社会生活: 关注社会热点、民生问题,了解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。
知识储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,没有捷径可走。 我建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,制定一个学习计划,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、学习。
三、积极实践:这是上手砌,要勤快!
理论学习再多,不实践也只是“纸上谈兵”。
1. 参加学校的广播站、电视台等: 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。可以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,比如写稿、编辑、采访等。
2. 参加朗诵比赛、演讲比赛等: 这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好机会。可以通过比赛发现自己的不足,不断提高。
3. 录制自己的作品: 可以把自己朗读的文章、主持的节目等录制下来,反复听、反复看,找出不足之处,不断改进。
4. 寻找实习机会: 如果有机会,可以去广播电台、电视台等实习,了解真实的播音主持工作。
实践是最好的老师。 不要害怕犯错,每一次犯错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。
学习播音主持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,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但只要你坚持不懈,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!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帮助你找到学习的方向,加油!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友上传和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zedutec.com/p/56993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