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计这玩意儿,看着简单,真做起来,各种弯弯绕绕,让人头大。 就说这计提增值税,好多人觉得懵懵懂懂的。简单来说,它就是把要交的增值税,先在账上记下来,等真要交税的时候,再把这笔钱转出去。 这会计分录,说白了,就是记录这笔“先记账再交税”过程的两条记录。
咱先说最常见的销项税。你想想,你卖了东西,收了钱,这钱里头,可包含了增值税啊!这增值税不是你的,得交给国家。所以,你得先把这部分税款“记”下来,这就是计提增值税。 具体怎么记呢?
记账的时候,你得用两个账户:一个是“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)”;另一个,就是你收到的钱所在账户,通常是“银行存款”或“应收账款”。
举个例子,你卖了个1000块钱的东西,增值税税率是13%。那么,你收到的钱是1130块钱(1000+130)。你的会计分录就该这么写:
借:银行存款 1130
贷:主营业务收入 1000
贷: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) 130
看到没?这“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销项税)”账户,它被记在了贷方,表示这130块钱的增值税,暂时放在你账上了,你欠国家的。这就好比你从银行借了130块钱,得还给银行一样,只不过这银行是国家税务局。
反过来,再看看进项税。你买东西的时候,也会付增值税吧?这部分税款,国家会允许你抵扣。 所以,你需要把这部分进项税,也记到账上。这部分的会计分录,和销项税就有点不一样了。
这回,用到的账户是“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进项税)”和“银行存款”或“应付账款”。
还是举个例子,你买了500块钱的原材料,增值税是65块钱(50013%)。那会计分录就该这样:
借:原材料 500
借: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进项税) 65
贷:银行存款 565
这次,进项税“应交税费—应交增值税(进项税)”账户,被记在了借方。 这表示,你已经付了这65块钱的税,有权向国家抵扣。这就像你把65块钱存在了一个“抵扣账户”里,将来可以用来抵消你欠国家的销项税。
那销项税和进项税,到底咋个关系呢? 你想想,这就好比你从银行借了钱(销项税),但你手里又有一张存单(进项税),可以用这张存单来还一部分贷款。 所以,到了月末,或者季末,你要算算你到底欠国家多少钱。 这就要算出销项税和进项税的差额,这就是你最终要交的增值税额。 如果进项税比销项税多,那恭喜你,国家还会把多出来的部分退给你!
这个计算和实际操作中,可能会有些细微的差别,因为不同的行业,不同的税率,甚至不同的发票种类,都会影响最终的计提结果。不过,核心思想还是那句话,先记账,再交税。 把销项税和进项税分别记清楚,最后算出差额,那就搞定了。
当然,实际操作中,可能会遇到一些更复杂的情况,比如一些特殊税率的物品,或者不同类型的发票,这些细节还需要参考具体的税务规定。 会计这东西,越学越深,总有新的东西等着你去琢磨。 但只要掌握了基本原理,再复杂的账,也能慢慢理顺。记住,认真细心,多练习,多问多想,你就能成为会计高手! 别被这些专业术语吓到,其实它没那么可怕,就像积木一样,一块块搭建,最终就能构建出完整的财务画面。加油!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友上传和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zedutec.com/p/36264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