准备考初级会计的小伙伴们,是不是都在纠结先学哪一科呢?其实啊,并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,关键在于你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基础情况。不过,我个人觉得,可以先学习《经济法》,再学习《会计基础》。为什么这么说呢,且听我细细道来!
很多同学觉得会计基础枯燥,一上来就面对一堆账务处理,容易产生挫败感,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。而《经济法》相对来说,记忆成分比较多,比较容易入门。先学习它,可以建立自信,为后续学习《会计基础》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。想象一下,先啃下块硬骨头,后面再吃甜点,是不是更有动力?
咱们先来详细分析一下两科的特点,再看看为什么建议先学《经济法》。
《经济法》篇:先易后难,建立自信
《经济法》这门科目,知识点相对比较分散,但是记忆性强,理解难度不算特别高。它不像《会计基础》那样,需要你理解复杂的会计核算流程和逻辑关系。学习《经济法》主要靠记忆和理解,多看书、多做题、多总结,就能掌握。
具体来说,它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:
理解记忆为主:《经济法》中有很多重要的法律规定,需要我们理解其含义,并将其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记忆。不要死记硬背,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意义。可以运用思维导图、关键词等方法辅助记忆,把知识点串联起来,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。
重点章节突出:例如,税收相关的章节,占分比例较大,需要重点掌握。可以多做练习题,加深理解和记忆,巩固重点知识。
真题练习:做真题,能快速检验你的学习成果,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,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。
《会计基础》篇:循序渐进,夯实基础
《会计基础》这门科目,知识点相对集中,逻辑性强,理解难度较大。它涵盖了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、会计科目、会计凭证、会计账簿等内容,需要我们理解会计的核算原理和方法,掌握一定的会计技能。
学习《会计基础》时,建议:
理解核算流程:会计核算是一个完整的流程,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理解。可以借助教材、视频课程等,结合实际案例,理解每个步骤的意义和作用。
掌握会计科目: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,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各个科目的含义和作用。可以制作会计科目的表格,反复记忆和练习。
动手练习: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,需要我们多动手练习。可以做一些练习题,模拟实际操作,提高自己的会计技能。
分章节学习,逐步深入:比如,先学习会计基础知识,再学习会计科目,然后学习会计分录,最后学习报表等。
为什么先学《经济法》更合理?
1. 建立自信:正如前面所说,《经济法》相对容易上手,学有所成能迅速增强你的学习信心,为接下来挑战《会计基础》做好心理准备。如果一开始就栽在《会计基础》上,可能会打击学习积极性。
2. 学习方法不同:《经济法》的学习方法偏向记忆和理解,而《会计基础》则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实践。先掌握《经济法》的学习方法,再学习《会计基础》的学习方法,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适应两门科目的学习特点。
3. 知识点关联性:学习《经济法》可以为学习《会计基础》打下基础。比如,学习税法知识,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会计报表中的相关指标。
4. 时间安排更灵活:《经济法》的学习时间可以相对灵活,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时间。而《会计基础》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实践,需要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。
当然,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,最终的学习顺序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。如果你对会计有比较强的基础,或者你更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,那么你可以先学习《会计基础》。
总之,初级会计考试,贵在坚持!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,稳扎稳打,才能最终取得好成绩!祝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!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友上传和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zedutec.com/p/16209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