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计小白的学习路漫漫,最近好多同学都在问,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,到底先学哪个?先说结论:建议先学初级会计实务。 为啥?听我慢慢道来!
想想看,你学一门新技能,是不是更愿意先掌握核心技能,然后再学习辅助技能?初级会计实务就是会计的核心技能,它直接教你如何记账、算账、报账,是会计工作的“基本功”。而经济法基础,虽然很重要,但它更偏向于法规和政策的理解,属于辅助性的知识。先掌握了实务,再学习经济法,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法规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,学习效率会更高,也更不容易混淆。
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,就好比你学做菜,先学会怎么炒菜、炖菜、煲汤这些基础操作,是不是比先去背各种菜谱的制作流程更有用?等你会做菜了,再去看菜谱,你才能更好地理解菜谱里说的“旺火爆炒”、“文火慢炖”是什么意思,以及为什么这么做。
先学初级会计实务的优势:
建立会计思维: 学习实务的过程中,你会逐渐建立起会计思维,理解会计等式、会计科目、借贷记账法的原理,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。学经济法的时候,你会发现很多知识点与实务联系紧密,理解起来更容易。
提高学习兴趣: 实务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,你会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直接应用到账务处理中,这会极大地提高你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,避免枯燥乏味。而经济法相对来说比较抽象,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。
更快的学习进度: 先学习实务,会更容易理解经济法中涉及到的会计业务,学起来事半功倍。因为经济法很多内容都是建立在会计实务基础之上的,比如税法,你如果连会计科目、凭证都不知道是什么,那理解税法的计算和申报就非常困难。
更有效的知识融会贯通: 先学实务再学经济法,能帮助你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,更容易理解和记忆。反过来,先学经济法再学实务,很多实务操作的意义和目的你可能理解不到位,学起来就会觉得很吃力。
当然,也有人会说,先学经济法,了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,再学实务,可以更规范地进行账务处理。 这话也有道理,但对于初学者来说,直接接触大量的法律条文,会容易产生畏难情绪,而且很多法规的理解需要一定的会计基础。
举个例子,学习企业所得税法,你得先明白什么是收入、什么是成本、什么是费用,才能理解税法的计算方法。如果连这些会计基本概念都不清楚,看税法就像看天书一样。
那么,具体该如何学习初级会计实务呢?
我建议大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:
1. 打好基础: 先学习会计的基础知识,比如会计等式、会计科目、借贷记账法等。这些基础知识就像地基,非常重要。
2. 理解概念: 不要死记硬背,要理解每个会计科目的含义和作用,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。
3. 练习做题: 多做练习题,可以巩固你的学习成果,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。
4. 模拟操作: 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尝试模拟一些实际的会计业务,例如做一些简单的账务处理。这能让你更好地掌握会计实务的流程。
5. 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: 市面上有很多初级会计实务的学习资料,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资料很重要。
学习会计需要耐心和毅力,不要急于求成。一步一个脚印,扎实地掌握每个知识点,才能最终取得成功。 记住,会计实务是基础,先把基础打牢,后面的学习就会轻松很多。 祝大家学习顺利!
最后,再强调一点,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都不同,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建议,仅供参考。 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,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和实践。 加油!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友上传和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zedutec.com/p/1360/